治國之道 愛民而已語出西漢劉向《說苑·政理》。治國之道其實很簡單,就是要愛民。“古之為政,愛人為大。”我國古代能臣賢士將愛民作為執政根本。西周姜尚認為,“治國之道,愛民而已。”晏嬰主張,“德莫高于
制國有常 利民為本語出《史記·趙世家》。戰國時趙國與北方游牧民族比鄰而居,老百姓頗受襲擾,在雙方戰爭中屢戰屢敗。趙武靈王決定仿效胡服騎射,建設國家騎兵隊伍。但在推行過程中難度極大,阻力重重。他帶頭
興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語出《墨子》。墨家人物多來自于社會底層,推崇兼愛節儉。墨子更是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,一生“摩頂放踵利天下,為之”,把老百姓的利益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,認為“仁人之所以為事者,必
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語出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。齊宣王向孟子請教齊桓公、晉文公稱霸諸侯的事情。但在孟子看來,齊桓公并沒有看到關鍵之處,因此他講了“保民而王”的道理。他說,“老吾老以及人之
欲先民 必以身后之語出《道德經》。天地之大,黎元為先。在許多歷史題材影視作品中,往往有這樣的臺詞,“千里為官只為財”,然而結局也大致相似,持此論者必定最終會栽了跟頭。也就是說,這句話雖然是大家都熟
民惟邦本 本固邦寧語出《尚書·五子之歌》!渡袝繁蛔u為“政事之紀”“治道之源”,記載了許多古人的為政之道!段遄又琛肥窍耐跆狄驗橐菰ナУ露,其昆弟五人追述大禹的告誡所作的歌,“皇祖有